Free Reading

202205读书

2022-05-06


5月几乎是居家办公的一个月,比起4月反而更忙了,有两本书《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和《隐路谷》看完了一直没时间整理笔记和写短评,那就放到下个月吧。

重要日子到来之前,公众号挖起了祖坟,删了好几篇旧的读书笔记,希望这个公众号死的不要太快。

1332《姐妹们与陌生人》

作者:艾米莉·洪尼格【美】

类型:历史

评分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从书序号134】【阅读序号014】

题目很有意思,两个主语:姐妹们与陌生人,刚看到题目的时候以为还是男性与女性的对立,陌生人泛指男性。实际上姐妹们是同一地域的女工互帮互助,陌生人我理解更多指向了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女工,这篇也着重比较了上海市>上海郊区>江南>苏北的不同女工的内部阶级,比如即使在妓女这一行业,江南移民也占据高端,苏北移民只能做底层的「野鸡」在街上拉客(书中描述,并非我贬低)。海外中国研究这套书好处就是很多从小人物和边缘群体入手进行研究,这种日常的普通人的苦难需要给更多进入大众视野的机会。

1333《中国的女性与性相》

作者:艾华【英】

类型:历史

评分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从书序号134】【阅读序号015】

仍然是让我费解的题目,为啥要用「性相」这个词,查了查原题目是「Women and Sexuality in China」,Sexuality为啥就被翻译成了性相,性相在中文里一般是佛教用语: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

这本原文应该更好一些,作者的出发点是从「官方话语」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但是中文版已经把这部分改成了「中国的女性」。这本写的是建国后的女性研究,虽然官方大的立场是男女平等,但是在集体主义者的思想里,男女平等的表面口号阻碍了女性证明她们自己,然后在爱情和性的重新私人化中,继续对社会生物建构的固守,使女性的缺乏自主性变得合理起来。以及大多对女性的犯罪被定义为了政治经济道德问题(比如把拐卖妇女解读为农村的落后,最后居然拐到要进行城市化建设,这拐弯能力不得不服),根本上还是维护父权制带来的社会稳定性。主流的性话语通过其政策化的力量,垄断了一切有关性问题的公开内容,从而建立了普通男女在他们的公共位置中唯一可以使用的术语。以及产生的政治后遗症:女性不愿用「妇女」来描述自己,是因为「妇女」一词在政治领域过度使用。

1335 《都市里的农家女》

作者:杰华【澳】

类型:女性

评分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从书序号072】【阅读序号016】

都市里的农村的女性,边缘人群中的边缘人员,特色政治下户籍制度,父权制下的女性,都市和和男性的双重剥削,更可悲的是,性别和性压迫在我们这里归根到底竟是一个经济问题。

前面对于农村的研究很好,尽管解放以前毛最为强调的是农民本性中积极的、革命的一面,但解放以后,当农民的反叛性不再是这样一种有用的资产时,对于农民意识的落后一面的关注在GCD的理论化过程中就变得更为突出。而且到了50年代中期,农民开始抱怨工农联盟的真正含义是农民阶级的利益附属于城市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利益。

在毛时期妇女解放尤其在农村只是一个「未完成的」或者「被延迟了的」革命,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包括劳动的性别分工和不平等报酬、双重负担,以及婚姻实践和家庭关系中遗留的自由和平等的缺乏等等,这始终让步于「稳定」。

1341《可能性的艺术》

作者:刘瑜【中】

类型:政治学

评分 ✨✨✨✨

刘瑜时隔8年的书,虽然是从看理想挪过来的,不过还是想看,刘瑜当时的书差不多也算我对民主思考的引路人了。好的地方就不说了,主要说说不好的地方,她自己在书里说「这门课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今中在哪呢…… 虽然也理解写今中风险大,但还是可惜,我们的清华教授是个连写书连今中都不能分析的教授,不过刘瑜本质还没变,还是那个「民主的刘瑜」。不知道中国人这辈子赌轮盘,子弹会不会射到自己的头上,打爆了头也不能怨别人,这里也有自己软弱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