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Reading

202202读书

2022-02-27


1283《春时樱,秋时叶》

作者:德富芦花

类型:散文

评分 ✨✨✨✨✨

随便找了本带「春」的书,没想到给我这么多惊喜,看的好感动,又挖到了宝藏,感受到了活在当下的美好,作者很多都是讲逗子的景色,好像回到了在逗子待过让我回味了好几年的日子。

译者翻译出来像诗一样,想找原文来看,没找到,只好找来德富芦花的日语全集来找,发现是从各个散文集组合成的一本书,比如第一篇「立春」是「湘南雑筆」里的,原文中的「潮甚く干たり。砂広く、海狭くして、水低きくなりぬ。」,译者陈德文翻译为「潮退,沙广,海狭,水低。」,配图也都好美。

看着书找了几首配合心情的歌,春听「明日の朝には」,夏听「さよならの夏」、「星象仪」、「八月」,秋听「駅」,冬听「雪の华」。

1284《城市里的陌生人》

作者:张鹂

类型:社会学

评分 ✨✨✨✨

挺有意思,尤其是提出「晚期社会主义」和用「庇护政治」来形容浙江村,如今北京的常住人口接近2200w,比1994年作者田野的时候多了1000w,支撑这么大城市的人员大多数已经散布到北六环,南四环外了(前段时间上热搜的找孩子的阳性大叔为例),如今的北京已经无限接近折叠世界。权力和稳定和故事的核心,挺期待未来的走向的,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中国社会的基础是市场力量、传统社会联系和国家所控制的权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个恐怕谁都计算不出未来,哪怕权力也不能。

1285《古老的罪恶》

作者:谢致红、贾鲁生

类型:纪实

评分 ✨✨✨

给八十年代的叙述扣星,抒情令人难受,描写如同地摊色情文学,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

如果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男光棍问题,很难不违反女性主义(比如拐卖和暖被窝工程)。 如果认为男光棍问题不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很难不陷入达尔文主义(比如让村子灭亡)。

当达尔文主义和女性主义,传统、历史和现在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上帝视角也很难快速做出决断。但是也得想办法解决,无数的因导致现在的果,如果有决心改变,那就从现在的每一件事改变,拐卖妇女儿童重罪,新生儿性别人工选择重罪,妨碍男女机会平等重罪,天价彩礼重罪等等。

PS,这本书是89年出的,里面大部分案例都提到了徐州,如果政府真的有决心改变的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但目前来看,政府也陷入了这种纠缠之中。

1287《李夕夜,不再沉默》

作者:崔真英

类型:女性

评分 ✨✨✨✨

东亚基本都到齐了,伊藤诗织的《黑箱》,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香奈儿的《知晓我姓名》,加上这本《李夕夜,不再沉默》。伤害事件发生后的社会二次伤害太可怕了,如今再加上网络的放大效应,似乎只能向虚无祈福了。这本书也是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书说实话写的不咋滴,但是也和题目一样不再沉默,但如今看dalu高压也只能沉默(不然受伤害也很大),只能暗度陈仓把火种先种下去,迟早有一天星星之火让它扑也扑不灭。

1292《窦娥冤》

作者:关汉卿

类型:戏剧

评分 ✨✨✨

以前只知道六月飘雪,第一次看原文槽点真是太多了(从现在看过去的角度):

  1. 窦父卖女儿,包括后面窦娥的冤魂刚开始找窦父的时候被他不分青红皂白纲常伦理骂了一顿,自私自利顽固至极
  2. 蔡婆婆碰到张氏父子简直就变了一个人,贪生怕死,为了自己活下去引狼入室
  3. 窦娥以为官府都高悬明镜,官员都是非分明,最后幻灭成鬼之前,能力这么大就来个六月飘雪和大旱三年,要是我直接就把张驴儿、庸医和当官的干死了,为了自己昭雪让楚地无辜人民一起陪葬,现代版咒怨了
  4. 窦娥的确是封建的卫道夫,从现在的视角来看不去干伤害发起人(张氏父子),结果用父权思想先把婆婆骂了一顿
  5. 窦娥都能和阎王搭上话咋不直接就查查原因呢,还要等自己父亲替自己昭雪,他父亲也着实搞笑,窦娥给他暗示了好多次,他:这桩事案必有冤枉。,但且待明日再说。我先看别的文卷吧!
  6. 最后结局我也是服气,张驴儿死刑,为啥楚州太守桃杌就杖一百,削职为民为完事儿了?用权力杀人就不叫杀人了?

1294《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类型:小说

评分 ✨✨✨

重温小学文学,小学看的还挺激动,现在就当小说看了。

  1. 三青团跑了个龙套要笑死:三青团想用肉感电影来争夺群众!(会后放映好莱坞七彩巨片:出水芙蓉)
  2. “慢点嘛,看把豆瓣打泼了!”笑死
  3. 蒋大爷被捕——gmd组织力之弱
  4. 「斯大林继承了马克思列宁的事业」,笑死,这本书写早了
  5. 「记者是民众之喉舌,崇高的无冕之王,新闻自由乃新时代民主自由之精华,神圣不可侵犯!」gmd太愚蠢了,还要装样子
  6. 小萝卜头原来这里也写了,和课本的不一样
  7. 郑克昌笑死,没一次卧底卧利索的
  8. 华为的名字让我老跳戏
  9. 最后余新江手撕铁链,其他人推到院墙也是厉害了
  10. 查了查作者罗广斌也是wg死的

1295《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作者:谢和耐

类型:历史

评分 ✨✨✨

  1. 蒙元入侵前,其实和蒙元啥关系没有
  2. 简单来说就是南宋杭州城市志
  3. 那时候物品太丰富了,卖油膏、香水、睫毛膏和假发,甚至还卖小猫和用作猫食的鱼以及猫窝
  4. 男妓有好几百名,但是违法
  5. 在中国的全部行政体系中,最首先被突出的原则就是长治久安。任何骚乱都不能产生。稳定 > 真理。但是按照宇宙守恒定律来说,不稳定因素只是暂时被隐藏起来了
  6. 那时候的四川人「生时一浴,死时一浴」
  7. 王安石出名的蓬头垢面。他的两个同事不得不强迫他每月洗两次澡;对比米芾对任何一点不洁都带有宗教般的厌恶,每隔几分钟就要洗一回手

1296《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

作者:王金玲、姜佳将、高雪玉

类型:社会学

评分 ✨✨✨✨

我到挺喜欢这本的,但是感觉采访成稿或者出版的时候有删减。不过存在幸存者偏差,不能发声的才更可怕(fx)。大多数都是连哄带骗的,一旦有了孩子也就任命了,丈夫大多家里穷,年纪大或者非常老实或者有病,这部分被卖来的女性大多数生活相对没有变的更坏(幸存者偏差,这里只说书中描述的)。结合着计划生育、农业税改革、扶贫,被边缘化的农村女性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高兴的或者伤心的,大多数的回答都是没什么高兴的也没什么不高兴的。

这本书最后也能看到当地政府的态度,还是稳字当头。(大陆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种下的果实慢慢开除丑陋的花)

1297《缠足》

作者:高彦颐

类型:历史

评分 ✨✨✨✨

  1. 「莲妹」辜鸿铭笑死,能把《失乐园》倒着背50遍的男人是个「爱莲者」(不忍直视周敦颐了),辜鸿铭每当写文章遭遇瓶颈,就会召唤妻子到他身旁,让他捏着她的小脚。
  2. 阎老西反缠足都能运动官僚化,不愧传统美德。
  3. 《采菲录》有点黄。
  4. 大同和宣化居然还有「赛脚会」,明武宗从大同和宣化搜罗少女充实后宫以来这两个城市就成了盛产北方佳丽的乐土。
  5. 男人有关缠足的体验,基本上是一种与不属于他们自体的外物邂逅的经验。邂逅时所享受到的感官愉悦转瞬即逝。于是想要将这短暂的愉悦固着在具体的地理坐标上并且形诸文字。相对的,对女人来说,缠足自始至终都是一项关乎自体与自我实践之事。
  6. 居然写到了汪景祺!一下回到甄嬛传,《西征随笔》有点意思。
  7. 宋以前缠足只在纸面,是文人的想象,宋朝开始实践,明清到高峰,民国衰退。
  8. 这本书有意思的是不仅仅从男性/女性单一视角来看这个现象,而是从男性的目光,男性在叙事方面享有的特权,女性的竞争,女性的自我呈现四个角度呈现的,好感倍增。

1298《威尼斯日记》

作者:阿城

类型:日记

评分 ✨✨✨✨✨

才4万字的书津津有味看了好久。编辑有良心,把删节都标了出来,死去的文字至少还有墓碑。想把阿城所有的书重看一遍了。

  1. 「几个人躲在二楼互相聊初恋,叮的一声,流弹打在窗子的铁杆上,折下来钻进朋友的脑袋里。因为太突然,脑袋含着子弹的朋友又说了一两句话才死掉。 那时我们的胡子还没有长硬。」初恋和死亡,这样短小的转折。
  2. 「一个小孩放几粒苞谷在头顶上,他的父亲拿着照相机在远处瞄准着,等鸽子飞来孩子的头上吃苞谷时,好按下快门。鸽子很久不来,小孩子于是像钓鱼一样等着,不同的是,微笑地等着。」鸽子心想,终于又有愚蠢的人类上钩了。
  3. 「我在云南的时候,每到山上野茶树发新叶,就斩一截青竹,寻到嫩芽,采进竹筒里捣一捣,满了拿下山来。等里面干了,劈开竹筒,就会得到一长节,姑以名之“茶棍”。茶棍去了野茶的火气,沏出来,水色通透嫩黄,用嘴唇啜一啜,鲜苦翻甜,岂止醒脑,简直醒身,很多问题都可以想通。」好有意思的茶棍,想起来就口渴。
  4. 「唐朝没有产生哲学家,也没有思想家。带思想的狂欢多尴尬。」是的,多尴尬,盛世要什么思想。
  5. 「中国禅宗的公案有数万个,正是因为禅认为世界是具体的,人类的话语不可能对应无限的具体,所以只好以一对一,以数万对数万,同时又用一句“说出的即不是禅”来警告:语言不等于语言的所指。」禅宗没想到是有公案的,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以后研究一下,不知和老维是否有相似之处。
  6. 学而优则仕,传统中的读书人要读很多年的书,所谓「十年寒窗」。在这个过程当中,读书人经历的是一个自觉改造自己的过程,也就是读圣贤书,将自己思想中非圣贤的部分清除,这样才有可能在考试时答案合格,得以通过而能做官。因此中国的读书人与皇家及其官僚机器的道德一元化是必然的,道德的一元化是政治一元化的基础,读书人与政治的一体性也就是必然的了。转来转去还是这样。用西方的「知识分子」来代替中国的「读书人」,会误解「中国知识分子」。中国如果有西方意义的知识分子,常常是由于个别人的性格的原因,就好像麦田里总会有一些不是麦子的植物。
  7. 「当代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是排斥宿命的,同时认为艺术完全是工具,所以四十年来大陆文学里宿命消失了,从此任何悲剧故事都不具有悲剧意义,只是悲惨、诉苦和假阳刚,这一切的总和就是荒谬。其实共产主义概念既然认为人类有一条必然之路,也就无非是一种宿命的变体。」
  8. 四日的「三年了」,删的妙啊。
  9. 「杨八官穿女人夏天的衣服睡觉,差点叫个和尚真当女人强奸了。」这几个字的小故事差点笑死。
  10.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Ai Tien的中国人求见传教士利玛窦,自称是犹太人,还记得一些希伯来文,但是因为忙于明朝的科举,没有时间看犹太教的经了。」笑死。
  11. 人在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柏林童年》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类型:随笔

评分 ✨✨✨✨

不愧是抒情诗人,也许翻译可以再动人一些,童年拼凑出来的记忆,也许是流亡年月让人想起来能微笑的吧。 跟着不陌生的情景进入童年的记忆深处,对比我的童年有大风、跳跳床、安静的中午、停电的夜晚、电闪雷鸣、无数的书,也足以让我回味一生。

《北欧神话》

作者:茅盾

类型:神话

评分 ✨✨✨

因为龙族才对这本书感兴趣,没想到茅盾写过这么多国内外神话相关的书。北欧人以为暴风雨是奥丁骑了马在世界驰过,收拾死者的灵魂。想起楚子航深夜雨中的高架公路,无数次梦中也曾跑在这样的黑夜中。还要很多没想到都是从北欧神话出来的,狂暴战术,瓦尔基里女武神。还有诸神的黄昏,神总有一天也会死亡,这样的神话就动人多了。

《烧纸》

作者:李沧东

类型:小说

评分 ✨✨✨✨✨

好喜欢李沧东,左翼知识分子的幻灭,穷人对于现代性的恐惧,战争对普通人带来的创伤和矛盾,太有共鸣了,以前从来没想到会有一天在韩国的文化作品里来感受这种荒谬。

话说同样都是战争题材,我们的文化作品(长津湖、金刚川、八佰)也很惨,但是看完发现大家似乎并不会反思战争(也许是我观察比较片面)。尤其是这次俄乌战争,战争和反战都能互道傻逼,可见我们公共话题讨论的缺失,只能用互道傻逼互相扔砖,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大的疑惑,就是他们知不知道自己死亡的真正意义。然而他们要用死亡换取的东西,却被那些卑鄙地活下来的人占有,自己却化为一把灰烬,消失在黑暗的虚空里,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令我毛骨悚然。

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想一个无用的问题,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许这是有些人从来没想过的。

《在中国大地上》

作者:保罗·索鲁

类型:游记

评分 ✨✨✨✨

保罗·索鲁最大的优点就是耿直了吧(但是被删减的七零八落),虽然不如和平队的何伟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纪实,也不如毛姆的游记,但是两者结合起来也蛮有意思的(把自己的一夜情也耿直的说了出来)。戴有色眼镜是缺点但也是这本书好玩的地方,有色眼镜用他的话就是在这个既没有任何隐私也没有什么树木的国家,能怀孕生孩子就已经是个奇迹了——这又是另一个视角,浮在表面的视角。

这本为了RC读的绿色,也许现在保罗·索鲁回来再写的话恐怕书皮得成白色了,他也很难再体会到火车上的另一种风情,好像还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