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Reading

202201读书

2022-01-30


《有只狐狸看月亮》

作者:李田田

类型:童书

评分 ✨✨✨✨

狐狸看到月亮

说话

进了一间房子

害怕

消失了

还有未出世的小狐狸

房子外的人类

拍手叫好

沉默不语

只能看书

变成哑巴

做梦

醒来抹了一把泪

悄悄写进日记

不断有新的狐狸进了房子

消失

长出了狐狸尾巴的人类

以为屁股光秃秃

纵情歌唱

歌唱

狐狸们终于都死了

好开心

狐狸们终于死了

《蚁群》

作者:汤问棘

类型:科幻小说,女性主义

评分 ✨✨✨✨✨

太喜欢这本书了,最近看的第二本国产女性科幻。

我写得最多的,是这条荆棘路上的女性。原因也很自然,因为我自己是女人。齐万物以为一,我觉得这没什么特别,对宇宙人生的好奇、创造与毁灭的冲动、自我实现的欲望,应该是普遍的人性,女性角色身上没有这些元素,才是值得奇怪的。

也曾设想过这样的一个社会,系统和分数作为社会的统治者。小时候看《小兵传奇》里有这么一个系统,这本书也先实践了一下,系统非常边沁。接着男女性别社会属性的对调也太有意思了,作者也在最后说她本来想写一本搞笑的书,搞笑主要是在这一块。

比如:

这是一个把男性当成生育工具的社会。男性们不管有什么天赋,有什么理想,都只能作为精子供体而存在。他们像种猪一样被囚禁在生育中心,你觉得这是一个人类应该过的生活吗?

《使女的故事》和《1984》的大女主版本

生育中心不是囚禁男性,是保护他们。他们过得比你好多了,根本不需要你泛滥的同情心。作为全人类最珍贵的财产,男性会受到整个社会的保护和关爱。他们一生只用吃好喝好,保持愉悦,而不用工作。他们每个人都有量身定制的虚拟现实游戏,而且娱乐时间不像我们那样受到限制,可以终生沉迷在各种冒险和美女环绕中。这样舒适的生活,说是天堂也不为过。你信不信,如果你去男性中间宣扬你的这些理论,一定会立即被他们赶出来的。

笑死,要是真有这样的生活,现在的大部分男性不得挤着钻进去

把男性隔离开来,并非只是为了精子。小学生都知道,一个男性一次射精的精子,就足够让全球一半女性怀孕了。隔离男性,其实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人类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人人都想独占优质的生育资源。稀有的男性一旦进入社会,就必然会有很多女人想将他们据为己有。所以不如让他们成为公共资源,杜绝人们的纷争。

和《精子战争》的表述很像,但是把这个和社会稳定绑定到一起就有意思了。

每一个人,都是她一切经历的总和。

突然蹦出来的存在主义也挺逗,柔的早期看来是老庄和存在主义结合出来的产物。

这个19岁的年轻人从小到大一共有326个关系密切的人,其中亲属10人,密友16人。网络联系人1874人——包括47个交流特别密切的。近三年与别人的交谈记录不算很多。她读过775本书,看过226部影片,玩过71种游戏。收藏的频道有5329个,大多与科学相关。爱好是网球。没有加入过任何社团或社会组织。我看着这长长的清单,在心中勾勒出一幅思想图像:一个交际面不算广,喜爱化学的年轻人,今年却突然对社会问题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我吩咐系统:“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在她的联系人中比对一下,看看有没有和她语言、爱好相近的。如果有,就提高对她们的监控等级。”

我也尝试过给自己做这种量化,但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祖师爷应该是格拉宁《奇特的一生》书中的柳比歇夫,包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这种量化,但是真的让系统给自己做量化的话我就不愿意了。现在就处于有人拼命把自己送给系统,而又有人从系统中拼命挣脱的年代。

系统的经验是建立在人类的经验上,但它必须超越人类的经验。因为人类的经验,也就是人们提供的数据,总是充满了偏见。比如说,如果让人们投票来决定谁是对社会无用的人,估计长相不佳、不善交际、特立独行的人都会榜上有名。人们只会一次次判决苏格拉底死刑,将布鲁诺烧死,把天才当疯子看待。如果系统只是人类经验的强化版,它就会把这种偏见放大无数倍,那就太可怕了。

从古至今的系统非常大的问题是惯性非常大,撼动起来需要的力量大,但是一旦系统朝某个方向开始运动,需要停掉它的力量得更大,所以很难停下来。想用一己之力改变系统的话是非常难的。

我说的是实话。我和小林是系统推荐认识的。我们在生活习惯、处世观念、兴趣爱好上都达到了80%以上的相似度,相处一年从没发生过争吵。但人类是很难伺候的生物,如此完美的关系,却又似乎太平淡了些。平淡久了,就产生了厌倦。如是而已。

有同感。

可是,我们真的自由吗?没有一本书是禁书,可是人们并不会去看它们;没有一个问题是禁忌,可是人们并不会去思考它们。看看我们周围吧,大家玩着同样的游戏,讨论着同样的热点,穿着相似的衣服,连情感都变得如此雷同。这又是为什么?

熟不熟悉?大多数人都过着「二手人生」。

我并非要像流行部的人一样鼓吹多元时尚。我只是想让大家再想想我们人类思想的成因。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过,战前的少数科技公司和政府垄断了属于全人类的数据,可以肆无忌惮地监控人们的喜好习惯、健康状况、社会关系、财务收支。我们还知道,它们可以根据用户的爱好,不停地给他们推荐喜欢的商品,促使他们不断消费。它们还会给人们推荐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让他们在无穷的垃圾内容之中消耗时间。而最可怕的是,它们其实还在左右人们的思想。

我们正处于「系统」的初始阶段。

人脑的学习过程其实和机器差不多,往往依赖于输入的数据,也就是训练集。垄断了数据的公司或政府,可以决定‘喂’什么数据给人们的大脑。它们可以让你每天无意中看到某条广告,从而让你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意识,觉得这个产品是时尚的象征,非买不可。它们还可以让你反复看到同一种言论,从而潜移默化地把它植入你的意识,逐渐相信它就是真理。你以为你是出于自己的喜爱才买了某样东西,以为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才产生某种思想,其实不过是别人有意训练你所产生的结果。

赞同,只不过现在神经元还非常非常复杂,理论上不久后是能破解的。

那系统又是什么?它是人类集体意志的体现。系统的任务是将人类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它不过是在完成任务。所以,训练我们的,本质上是社会。

得,转了一圈和现在的社会没啥两样。

社会对人的训练从未停止。但在过去,个人其实还存在一点自由的空间,因为无论是暴君的威胁、政府的灌输,还是群众的习俗,都无法全方位渗透每个人的意识。而现在,数据却能诱导所有的羊自动走上驯服的道路,甚至不再需要牧羊犬。

根据有关政策,我不能评论

这是不是很荒谬呢?给人类自由选择的机会,最终大多数人的选择却是放弃自由。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都会主动请来一个主子管理自己。在古代是皇帝和宗教,在后来是国家,而到了今天,‘数据’就是我们的新主子。

根据有关政策,我还是不能评论

听出ε-Rei言下之意是指责舆论指导中心办事不力,ζ-恬立即反驳:“人们之所以会愿意放弃隐私,是为了获取便利。人人都用智能隐形眼镜,是因为它方便了我们接收信息。人人都同意系统监控生理数据,是因为可以得到更个性化、更及时的医疗。可是把神经数据交给系统能给公民带来什么便利呢?

彦宏老哥,出来走两步

掌握了科技利器的利益集团,其权力逐渐膨胀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古时候的暴君尚且畏惧农民操起菜刀起义,20世纪的大资本家尚且害怕工人从流水线上罢工,而21世纪的寡头集团把人民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又拥有人民不可企及的工业力量,所以根本不用再担心任何来自底层的反叛。可惜,私欲是无止境的。这些寡头集团内部很快就陷入了不可调和的利益纷争,最终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差点拉着全人类同归于尽。

来喽,第三次世界大战是这么来得。

阅读文字有一点好,更能自己控制速度。

她接着说:“而且,人生这么短暂,与其和活着的庸人对话,不如读死去的天才的书。

非常赞同,自己其他形式的对信息的接收至今都没有阅读使用的便捷。

这一点可以说真是很像人类了。人类最擅长的就是不停地把自己身边的一切合理化。历史上有很多人,即使生活在最荒诞的时代,做着最丧心病狂的事情,也能自动找到理由,告诉自己世界亘古如此。

是的,「合理化」是人类非常牛逼的一项技能。

“我教你。”她神秘地凑过来,“你要善于利用技术。让系统每天帮你提取几个流行的热点,花几分钟看看摘要,你就能跟绝大多数人展开愉快的对话了。对于比较重要的人,再分析一下她的数据,找出她的关注点和固定行为,投其所好。说实话,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都非常简单,即使不用系统,稍微多花点心思自己也能分析清楚。”

新时代社会工程,点对点精准打击

“亲爱的,听我说完。”她凝视着我,“你说得很对,人类的本质一直没变,我同意这一点。无论是男性统治女性,还是女性统治男性;无论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还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其实都遵循着同一套逻辑。可是,难道人类永远跳不出这种逻辑的束缚吗?我实在是厌倦了它了。”

根据我这几十年的观察,这是「宇宙守恒定律」无论谁统治谁,最后都是走向同样的方向,非常东方悲观主义了。

几点好玩儿的:

  1. Chaos就是作者,作者没有把自己放在主角,反而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小角色上
  2. 我也差点以为最后的Chaos就是首席数据专家,最后作者自己蹦出来了,其实是有点儿虎头蛇尾的
  3. 全篇大量讨论了存在、意义和虚无,好玩儿
  4. 脑联机我要笑死,人类直接换成新物种了,但留下的坑更多
  5. 书里提到的《百年变革》那本不存在的书太逗了,列举了各种演变,作者完全可以再把这本书出了

不过有几点没说清楚:

  1. 精子是怎么获得的,愿意接受圈养的男性产生优秀后代的可能性理论上很低 —— 可能原因是圈养的都是漂亮的种马
  2. 科技这么发达,男性存在的必要性

非常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

《文城》

作者:余华

类型:中国小说

评分 ✨✨✨

前半部分让我一度想睡过去,直到看到「文城 补」的时候才觉得没有浪费时间,值回票价了。

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 李美莲对大儿子陈耀武说:“你快去,快去把林百家替回来。你是男的,被他们‘摇电话’就是疼一点;林百家被他们‘拉风箱’了,以后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有好笑又心疼陈耀武
  2. 小美拜堂娘家人来吃饭这段写的好:“当父亲的手从袖管里出来,拿起筷子夹一块肉放进嘴里后,另外四个的手也从袖管里出来,也拿起筷子夹肉。父亲的双手重新插回袖管后,另外四个的手也都跟着插回袖管。然后又是等待,下一个是小美的哥哥,他勇敢地将手伸出袖管,另外四个受此鼓舞也伸出袖管里的手,当小美哥哥的双手回到袖管后,其他人的手也都回归袖管。就这样,他们的手从袖管里迅速出来,又迅速回去,快去快回像是小偷的手。”
  3. “这时阿强来到茅屋前,小美的父亲已经站在那里迎候,小美的母亲匆匆跑出去,站在丈夫身旁,他们恭敬地叫了一声:“女婿大人。”阿强也是恭敬地叫了一声:“岳父岳母大人。”「女婿大人」四个字就十分形象
  4. 这本书有一点也是传统文化中普遍的一个现象,女性的社会化是由母亲或者婆婆强化的,使女性变的不平等的反而是自己的女性长辈「当然这也不怨她们的长辈,这是一种社会文化」,但是最后婆婆死前叫了几声「小美」,我也原谅她了

觉得不好的地方:

  1. 最后小美和阿强死亡的方式,有些突兀
  2. 溪镇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林祥福没打听到小美,虽然作者一直圆,我觉得还是没圆上,不过最后「他们停下棺材板车,停在小美和阿强的墓碑旁边。纪小美的名字在墓碑右侧,林祥福躺在棺材左侧,两人左右相隔,咫尺之间。」让我原谅了作者

《逆流》

作者:卡尔·于斯曼

类型:外国小说

评分 ✨✨✨✨

脆弱资产阶级宅男的糜烂生活,百科全书式的家里蹲土豪花式玩法(以及家里蹲被强拉出门时的生动崩溃)。有些部分可以当文学批评读。

心态是一种非常十九世纪的堕落,写的好像很严重,不过在二十世纪以后就不算什么。放在现在的话可能他要轻松的多——周围全是这样的人。

他戒了烈酒、咖啡、茶,光喝乳制品,求助于凉水疗法,给自己喂大量的阿魏、缬草、奎宁;那些下雨的日子里,乡野变得寂静而空旷时,他甚至还想走出房屋,稍稍来个散步;他迫使自己步行,好好练一练腿脚;最后,他暂时放弃了阅读,心中充满厌烦,他决定,为了充实自己太过空闲的生活,要实现一个他安居丰特奈以后因懒惰,因怕被打扰而不断拖延的计划。

是不是很熟悉?

《破局者》

作者:林德尔·戈登

类型:传记,女性主义

评分 ✨✨✨✨

我们在黑暗中被彼此构想,并构想着彼此

我记得这黑暗仿佛浸透在光明里

我想把它称作,人生。

但我不能把它称作人生,直到我们开始跨越

这秘密的火焰之环

在那里我们的身体是被砸向墙面的巨大阴影

在那里夜晚成为我们内心的黑暗,并沉睡

在角落里,她的头倚在爪子上,像一只沉默的野兽。

——艾德丽安·里奇(Adrienne Rich),《意识的起源与历史》

  1. 上来就给我一击:《弗兰肯斯坦》居然是位女性写的!这本我小时候从《书虫》上看的科幻故事的作者居然是本女性。
  2. 这五位作家中,除了玛丽·雪莱剩下四位的人生都是在没什么希望中开始的。
  3. 女性都依赖于一套陈旧的叙事生存,不能重塑她们的人生。它期许有一条敞开的路,“让她们能够去追寻更长远的独立”。成为作家之路上的考验之一就是看一个有潜力的人如何面对习俗——这种能够左右她的错误叙事的威压。
  4. 投入阅读是这五位女性作家更新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把这叫作自我教育,这也是那些没有学院教育机会的女性的智慧源泉。玛丽·戈德温、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奥利芙·施赖纳,弗吉尼亚·伍尔夫——她们都以不同方式处在社会边缘或之外,而且她们都是读书的人。书籍是她们长久的伴侣,书籍培育了一类新的女性。她们与世隔绝的自由让阅读与书写可以比其他那些忙于社会责任的中产阶级妇女更持久。
  5. 先于其他十九世纪甚至二十世纪的女性作家,她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需要被分开来看。她是被迫要在阴影中栖居的那类人,她只能在默默无闻之中找到解脱。
  6. 玛丽·安·埃文斯要想成长为乔治·艾略特,她必须克服出身、环境和教育带来的阻碍。她直到将近四十岁才找到了自己作为小说家的声音;她三十七岁才写出了自己第一篇小说。和玛丽·雪莱还有勃朗特姐妹不同,艾略特没有生在书香门第的先天优势。她的语言被她所受福音派教育的修辞所扭曲,在很多年里,这都让她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要蜕变,艾略特就必须摆脱她童年这个只能成长为“自然造物的失败”的未来。

一只幼虫在拼命地进食后成茧,这时它进入了一个近乎死寂的状态,从外部无法察觉到它的任何变化,但这才是它内部质变真正发生的时刻,直到在一个瞬间它张开翅膀破茧而出。如同成蝶前的茧一般,这五位作家对世界的改变被戈登定格在了那些最安静的时刻,那是一种将自我包裹在暗夜之中,无限接近死亡却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时刻,她们都在倾听乔治·艾略特所言的“从沉默的另一侧传来的轰鸣”,她们是艾米莉·狄金森诗中那些“上膛的枪”,站在局外,面向永恒的未来,等待彻底的质变,等待振聋发聩的瞬间。

《浮木》

作者:杨本芬

类型:中国小说

评分 ✨✨✨✨

分为「家」、「乡」、「我」三部分,「我」最喜欢。

  1. 文秀催吐那块顶不住了,生出美丽又那样对待她,作孽啊
  2. 祖慧婶婶生有十二胎,共十三个孩子,名字从大毛、二毛到十三毛为止,笑死
  3. 有手的儿子骑在有脚的父亲肩上去食堂,太难了
  4. 「车上的旅客如企鹅般抬头看向我,我无地自容,犹如当场被捉住的窃贼。」企鹅也太形象了
  5. 「我们又可以和祖奶奶见面了,祖奶奶依然拿几粒白色小冰糖给秋秋。」想起小时候冰糖就是零食的一种,上学前会悄悄从家里拿几块,有一年特别冷风特别大,我自己上学得站在墙根才能不被风吹跑,但我记得自己很开心,因为我吃着冰糖
  6. 「她不敢看后妈毒死白雪公主的镜头,一见后妈快要拿出那只毒苹果了,就要立刻躲起来。但她又惦记着演到哪儿了,要时不时伸出脑袋偷窥危险过掉没有。」秋秋太可爱了
  7. 后记里写到:「早上六点发车。每到要走的那天晚上,在深沉的睡意中,会感到外面房间轻轻来回的脚步。父母会在凌晨三点起来给我做饭。」快看哭了。

《置身事内》

作者:兰小欢

类型:经济学

评分 ✨✨✨✨✨

写了97条笔记,马了40本书(今年又有的看了)。学生时代的后遗症导致我很少看国内体制内同志写的类似的书,生怕作者拍马屁拍到我头上搞个脑震荡什么的。去年一个朋友送了我一本黄奇帆的《结构性改革》说非常不错,某一天蹲坑就随手拿了这本居然非常好看,自己的偏见发生了改变。《置身事内》这本书置身事内的恰恰是对政府说的,而且最令我惊讶的是提到了「权利」这个词(多么久违的一个词)。书中大量的数据也是我喜欢的,无论横向和西方和东亚的对比还是纵向从中央到地方,以及由点到面的论证,都出乎我的意料。查了查作者的履约原来似乎一直是在象牙塔内所以对书内一些展望过分的乐观也就释然了。还有一点就是这本书只涉及到了经改,政改几乎没有涉及到,所以也不难理解,这是一本基于理想出发的书。

《新的一天》

作者:许立志

类型:诗歌

评分 ✨✨✨✨✨

印象最深:《灵魂沦陷》和《请给我一巴掌》,每一篇都离死亡更近一步,更像是遗书,直到耗死最后一颗线粒体,耗尽最后一点查克拉。

我们的魂魄是否已被注定

凹凸不平的伤口结不了疤

等待着工业废水将它灌满

拭目以待明年今日全身都开满

腐烂的花

我们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被经济捆绑着半爬半走

雨水在我们心上轰炸开个伤口

爱恨顷刻间瓦解

《冬牧场》

作者:李娟

类型:散文

评分 ✨✨✨✨✨

一大早在被窝里看着笑,看到居麻就想起那个我一黑他他就叫我卖沟子的新疆朋友,起初我还傻不愣登的呵呵笑,后来查了一下啥意思我脸就黑了,所以我最喜欢的反而是居麻和那只假装冷漠的羊。我猜李娟在这本书不经意间的诙谐都是被居麻影响的,看「我的阿勒泰」的时候还没这种感觉。——和新疆朋友聊天,他说完话你得看着他的眼睛才能知道他是不是在开玩笑。

比如:

  1.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居麻欠了我家好多钱,他家又太穷,看情形是还不起了,也不指望了。不如到他家住几个月,把钱全吃回来—这是我妈的主意。
  2. 居麻没办法,只好起来,一边穿衣,一边嘟囔着“坏女孩”、“坏老婆子”。
  3. 居麻紧紧揪着它脖子两侧的毛把它拖到地窝子前的空地上,再吩咐我把洗水壶拎来。然后他掰开羊的嘴,让我提着壶往它嘴里灌了一口水。他解释说,这只羊今天还没有“吃饭”呢!—原来,不能让它空腹而死,不能让它的灵魂太委屈。……可是,就喂了点水,也太象征性了吧?也太好打发了……
  4. 居麻说:“你要干什么?吃炉子吗?”
  5. 以前每天早上加玛赖床的时间最久,现在最迟迟不愿起床的是居麻。嫂子强行收走了他的被子,他就抱住她呜咽道:“今天一天,明天还有一天!老婆子!明天还有一天!”—他和新什别克轮值,一人放五天羊。嫂子无奈,就拍他的背柔声安慰,但被子坚决不还。
  6. 我叹道:“又要开始锻炼身体了!”他闻之突然正色,笔直站起,用喊口号的架势大喝:“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7. 我便说:“今天你在哪个方向放羊?我拎个暖瓶,走路去给你送茶!”他说:“豁切!”但那天晚上居麻回来第一句话就是:“不是说中午给我送茶吗?等了一天……”
  8. 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他说:“在放羊。”我真蠢。
  9. 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
  10. 在特别冷的日子里,居麻就拎着洗手壶在羊群中东找西找,不时捉一只羊骑在胯下,掰着它的脑袋浇水。我问他在干什么。回答:给羊“刷牙”。这种话当然不能信,得靠自己观察。我便认真地观察,结果发现是在喂药片。他这才承认是在给羊治“感冒”。我又问怎么才能看出哪只羊感冒了。他说:“流鼻水,打喷嚏。”当然,这种话也不能信,但又实在观察不出。
  11. 那时,居麻利用轮休的日子,和嫂子在羊圈角落里围搭了个小圈,还蒙了塑料顶棚,挂了毡帘,比露天的羊圈暖和多了。我问:“这是给谁住的?”他头也不抬:“给李娟住。”……我很有耐心:“是给怀孕的羊住吧?”仍然头也不抬:“是。”结果到晚上入圈时—什么啊,明明是给山羊住的!可观察半天,却发现有的山羊硬要赶进去,有的却死活不让进。便对他说:“一定是给今年的小山羊住的!”却回答:“大的小的都住。”问:“那么是给身体不好的羊住的吧?”答:“身体好的身体不好的都住。”
  12. “他大笑,绘声绘色翻译给大家。又说:“这个冬天,李娟就放了一只羊!”其实那时候,再也不用在羊群里四处寻找少先队员了,只要我拎着玉米口罩往那儿一站,红领巾立刻冲出队伍,咬我的手,顶我的腰,没完没了地起腻。可好景不长,又有一天居麻说:“不给吃啦!看它跳那么高,完全好啦!”我不管,仍然每天给它开小灶……因为它是一只差点就熬不过这个长冬的羊!它差点死去,应该被无尽地安慰。”

透过这种幽默才对比出冬牧场的荒凉和严酷,看到:雪前的阴天里,居麻更是因关节炎一整夜不能安眠,不时地起来吃阿司匹林、卷莫合烟,咳个不停。就知道居麻的性格更可能在残酷生活的冲击——在这样的生活下,如果不开心一点,恐怕连心都死了。

《草房子》

作者:李娟

类型:散文

评分 ✨✨✨✨✨

呜呜呜,看的好感动。

敏感秃鹤——脱发不是病,脱到没头发真要命;我秃了,但我更强了,敢和细马单挑的只有秃鹤。

可怜纸月——和桑桑那种少年的甜甜的恋爱太要命了,桑桑最后委屈得打鸽子太生动了——我没有欺负她嘛——谁小时候没悄悄喜欢过别人呢;和尚害人不浅,最后还俗了也算有点儿良心,不然纸月娘没了爹走了就更让我呜呜呜了。

纠结白雀——本来形容白雀想用「可怜」两个字,可是她见到谷苇后觉得后悔见他了,最后和她爹在屋子里生闷气也是童话的核心——善恶有报,不过再怎么样蒋老师有难白雀也跑上跑下——谁能放得下曾经那份真挚的感情呢?

秦大奶奶——最让我呜呜呜的角色,秦大奶奶走的时候我还跑到外面绕了两圈,最见不得老人受苦,秦大奶奶对孩子们太好了,呜呜呜。

理想小康——小康更像是桑桑的理想化版本,可是越是理想越容易破灭,当小康和他爹去放鸭的时候,小康终于像孩子一样了,可终究是短暂的;桑桑卖鸽子给小康钱的时候特太好呜呜呜了。

放羊细马——这是一个变化的故事,邱二妈对细马「坏」也坏的那么温柔,人心都是肉长的,好好爱别人。

守护桑桑——幸亏没成悲剧,不然又让我呜呜呜了,桑桑其实就是我们,有缺点有优点,通过桑桑的眼睛看到这个童话的世界,桑桑最后没死真的太好了。

《耻》

作者:J.M. 库切

类型:外国小说

评分 ✨✨✨✨✨

库切笔下的男人太准确了,无论《青春》里的约翰,还是这本《耻》里的卢里,卢里似乎是约翰的老年版本,似乎什么都不变——都用性来吞噬时间和精力,同样的喜欢诗歌。连对世界的漠不关心都是如此的相似,没有希望,没有欲望,对未来漠不关心,对世界的兴趣一点一点从体内流走,就算是刀剑抵喉,也要仪式般把饭吃完,至于吃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只有沉沦才能救赎。最后自己是条巴甫洛夫实验下的老公狗。

关于南非的部分,正好在同时看另一位诺贝尔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种族主义下白人男性视角下的男性和白人女性笔下的女性,写的太好了,种族主义对于人精神的损害(这两本书里对于女性的损害更胜一筹),无论是卢里的女儿还是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玛丽,最终都毁灭了。

《野草在歌唱》

作者:多丽丝·莱辛

类型:外国小说

评分 ✨✨✨✨✨

和库切的《耻》对比着看,没想到更喜欢这本,一边看一遍拍大腿,对另一个自己说,看着没,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牛逼!

对这类型的书非常喜欢,上一本是《斯通纳》,都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不同的是,斯通纳是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困境,某种意义上市可以避免的(通过装死实现)。而多丽丝·莱笔下玛丽的困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悲催的原生家庭,宿命的婚姻(非常随便的结婚告诉我们女人面对婚姻一定要现实)还是种族主义下不可逃脱的牢笼,毁灭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由一名黑人来进行毁灭,显得更加讽刺。

相同的是斯通纳和玛丽都发现了自己的迷茫,自己的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以及是否有过生活。

《筚路维艰》

作者:萧冬连

类型:中国历史

评分 ✨✨✨✨✨

做了95条笔记,是会在以后重读的书,如果这本能当做学生时代的参考读物(不可能),那么青年或许会多一些理性(不重要)。这本书内容最好的地方是写(或许推测或经过论证)出中央决策的背景、原因和思路,而不是只是描述过程和结果,决策出发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写作方式最好的地方是非常符合的思维习惯,非常有条理有逻辑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不知觉就进入思考。

剩下的根据有关政策我不能评论。

《八次危机》

作者:温铁军

类型:经济学

评分 ✨✨✨✨

终于把中国现代史三部曲(我自己取的名)看完了,加起来一共做了三百多条笔记,第一本《置身事内》是90年代到现在,第二本《筚路维艰》和这本时间线差不多,不过前者重点是选择,这本重点是危机以及解决方案(饱受诟病),这本本来因为八次危机写的逻辑感好像有些弱准备给四星,但是这本书表现出来一个经济学家对于农民待遇的悲悯让我加了一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三农承载城市资本危机代价客观上成为中国工业化完成原始积果进入产业扩张的主要优势。农民不仅受到了夺命剪刀脚,还把自己廉价卖了,回到家地也没了。

《党员、党权与党争》

作者:王奇生

类型:中国历史

评分 ✨✨✨✨✨

不能多写评论的一本书,从组织力入手挺有意思,我d两大部,一组织二宣传,海峡对面那个有宣传没组织,反过来把招牌也砸了,一个政权的溃败历史上看多了,一个d的溃败可不多见。就说对面d最后混到啥程度吧,打仗每次丢失一个地方,最先瓦解的是d部,其其次是政府,最后才是军队。收复一个地方,则是反过来,先是军队抵达,然后政府建立,d部则姗姗来迟。不过这本书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后面越来越是流水账,战中和战后可能已成溃败之势,着重写的还是战前,方法论学了一半,实践起来出故障是必然的。

《宋徽宗》

作者:伊沛霞

类型:中国历史

评分 ✨✨✨

好久没有这么一本让我吐槽着看完的书了,不懂宋史,以下均为本人主观意见,而且深受《水浒传》和金庸毒害,看不得为蔡京和童贯洗白,如有喜欢宋徽宗者及本书者勿喷。

作者对宋徽宗也太偏爱了吧,从头洗到尾,像是惯坏了孩子的老妈妈:不是孩子的错,都怪写史书的后人眼瞎。但是你也不能连他的两个小老弟蔡京和童贯也吹吧,看到最后我都一脸懵逼,财政管理奇才蔡京,征战沙场猛将童贯,你们都这么牛逼了,咋还一路向北呢。看着看着冒出一句:徽宗还临幸过蔡京的住处,他还让蔡京脱下官帽和官袍,蔡京诚惶诚恐地拒绝了,说这种行为人臣万万不敢做,是「罪当万死」。嗨,我一下子就两眼瞪圆精神起来了,我以为只有看到李师师才能精神起来。后来看短评,发现百合师短评的一半都和这个临幸有关系,不愧是百合师。

大宋打燕京的时候我也是非常佩服作者的行文手法,打着打着宋军马上要胜利了然后就被燕军占了上风,姐你稍微转折一下或者分析个原因啊,你得照顾我这种看不懂的蠢货。

然后看这一段:「徽宗是否应该为方腊起义承担责任呢?传统的史家当然这样认为。」姐,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出来你的认为啊,你的不传统在哪呢,浪费我的感情找了半天。

看到这段差点笑死:「又过了一些时日,金兵从国子监抢走了一些书(作为对王安石的羞辱,他的书都被丢掉了)」王安石招你们惹你们了,你们这么羞辱他。

在宋朝皇室遭受如此惨败之后,尤其是金国现在给他们机会选择异姓来替代赵氏王朝,这些汉人精英为什么还是不能割舍大宋皇室?万般无奈之下,宋臣们最后推选宰相张邦昌为新皇帝。张邦昌当时并不在开封,因此他无法拒绝。我感觉作者也无法理解。

最后一个冷知识:书中这一句我再次深感作者厉害:“此外,他有时也花时间与后妃相处。",后宫一共为他生下了六十五个子女,史上皇帝最多。他的确是「有时」「也」。

《失落的一代》

作者:潘鸣啸

类型:中国历史

评分 ✨✨✨✨

挺好,至少看完看完这本书不会问出「为什么胡八一和王胖子当完知青回北京没有工作」这种问题了,题材挺好,就是写出来的作品太少,这本感觉还不算上佳。很多对这段历史的分析大多基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其实从经济的角度能分析的也很多,现在也没有定论,但最终一个大规模的迁移大概率是这三种力量合力产生的,基于意识形态或者总舵手个人意志应该是首要的,经济上的解决办法不止这一种,更像是顺水推舟。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事情发生后社会对此的反应,对下放插队知青来说,社会地位卑微引至最坏的后果是,面对干部滥用权力,他们得不到任何保护。在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的身份,他们只能听任专制独断的干部以及风云莫测的政治形势来摆布。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其实就是上个月)看《高山上的花环》很有感触,总有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公平」。

《遇罗克遗作与回忆》

作者:遇罗克

类型:传记

评分 ✨✨✨✨✨

看完《失落的一代》的一代自然而然就进入这本书,一个加入27岁俱乐部的「反革命」,北岛的诗和他的日记给我的触动最大,「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我,站在这里

看一个被杀害的人写下的字

他的思想再也不能生长

而得以继续生长的

是生生不息活下来的人

幸存者的幸存

是由于有人提前承担了不幸

被迫沉默,不准发言

但仍有火种由点成线

给我死不低头的勇气

和开始坚强最后的坚强

《我的阴阳两界》

作者:王小波

类型:小说

评分 ✨✨✨✨✨

高中看王小波的时候,的确看到的就是不健康的东西,现在我更不明白了,你说他不健康吧,说着说着和你开始讨论虚伪,讨论存在和生存,讨论逻辑和功利,讨论媚俗和马尔克斯,讨论黑格尔和弗洛伊德。

他的小说永远有两种东西,一种是荒谬一种是孤独,这种荒谬是源于生活的荒谬,也更贴近世界的本质,所以认清了这种本质后,孤独自然就来了。寂寞是人的选择,正如在地下室里离群索居是王二的选择一样。在我看来,寂寞就是可以做一切事的自由,这是因为你做什么都没人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理会。但是从阴变阳后,王二却受不了寂寞了,因为它不再是过去那个样子,既不黑,也不甜了;而是惨烈如白昼。

王二他妈想的明白:你自己爱干啥就干啥,首先要当个正直的人,其次要当个快乐的人。什么走正路、争头名,咱们不干这事!

王二想的也明白:走在大街上,汇入滚滚的人流,我想到三十三年前,我从我爸爸那儿出来,身边也有这么许多人,那一回我急急忙忙奔向前去。在十亿同胞中抢了头名,这才从微生物长成一条大汉。今天我又上路,好像又要抢什么头名,到一个更宏观的世界里去长大几亿倍。假如从宏观角度来看,眼前这世界真是一个授精的场所,我这么做也许不无道理,但是我无法证明这一点。就算真是如此,能不能中选为下—次生长的种子和追名求利又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我要做个正经人,无非是挣死后塞入直肠的那块棉花。